电镜下的微观世界,
并非只有单调的“黑白灰”。
这些藏在论文里的“彩蛋”,
是科研人用镜头写给未来的浪漫情书。
为展现科研与艺术的碰撞之美,
挖掘电镜照片背后的科研故事与创意灵感,
丰富师生课余文化生活,
特举办本次最美电镜大赛。
本次“最美电镜大赛”作品征集阶段于2025年11月10日至11月15日开展,为期六天;经专业评审筛选,最终共有9幅优秀作品脱颖而出,斩获奖项。
以下是获奖名单及作品展示:
一等奖
作者:杨雨涵

二氧化钛(TiO2)图像:颗粒呈现一定团聚状态,整体形貌相对松散,颗粒大小不均,微观结构中孔隙等特征可观察,在9.00k倍放大、15.0kV加速电压下,展现出二氧化钛颗粒堆积的微观样貌。
二等奖
01
作者:赵旭楠

纤维交织成精妙网络,孔隙如星罗棋布。于水系锌电池而言,此多孔结构是电解液浸润的“温床”、离子穿梭的“通途”,纤维交织的骨架更是隔膜机械性能的“底气”,为其改性升级铺就科研坦途。
02
作者:王辛夷


二氧化钛球球,氧化锌花花
03
作者:李霜莹

这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。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革兰氏阳性菌,球形,常呈葡萄串状排列。此图呈现其微观形态,菌体表面有特征性纹理,个体间相互堆积。作为重要条件致病菌,它可引发皮肤感染、肺炎等多种疾病,SEM图像助力研究其形态结构与致病机制,在微生物学研究、临床病原识别等领域意义关键,为解析细菌特性及防控相关感染提供直观依据。
三等奖
01
作者:朱思雨


拍摄材料:硝酸钴与二甲基咪唑合成的Co-MOF,电镜下呈现规整十字架微观形貌,体现MOF材料的结构可控性。
02
作者:李伟

电池正负极的隔膜,微观世界下像此起彼伏的丘陵
03
作者:吕梦珠

这是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说明:SEM图像多为灰度呈现,可人工着色,以超大景深、强立体感为核心优势,放大倍数可达数十万倍,分辨率最高0.4nm。能清晰捕捉样品表面微观结构与细微特征,广泛应用于材料、生物、半导体等领域,为微观研究提供直观可视化支撑。
04
作者:高振刚

放大3300倍后的世界,肉眼不可见的细节化作连绵褶皱,犹如微缩的绸缎与沙丘。明暗交错间,微观世界的壮阔,冰冷科技与自然之美在此刻完美交融。
05
作者:王璇

这是一张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图,拍摄材料呈现出类似玫瑰花的形态,由层层叠叠的结构组成,细节丰富,在50.0kx放大倍数下,展现出微观世界里独特的“花状” 形貌。
本次大赛以电镜照片为纽带,搭建了科研与艺术沟通的桥梁,让师生感受到微观世界的独特魅力,彰显科研人的人文情怀与创新思维。同时,通过互动参与增强了学院凝聚力,激发了学子对科研探索的热爱,推动校园学术文化与美育教育的融合发展。